——评《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
从理论上说,当代艺术展览应该是一种面向公众的图象化阐释,一个好的展览策划必须将艺术放在有社会文化价值的课题下来呈现给观众,使艺术的意义能最大限度地得以传达。2004年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开放的姿态——首届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正是这样一个关注当下社会文化问题的、有自觉策展意识的展览,它也因此而成为一个相当理论化的展览。与其它一些展览不同,它的策展工作建立在充分的、前瞻性的理论思考基础之上,并且它的这些思考有一系列的当代知识背景。它的出发点首先并非艺术史,而是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它的方法论也非艺术学或美学而是社会学的——它从“聚落”和“生态”视角来考察并筛选正在生长中的新艺术作品,“城市之镜”、“城市与人”及“城市牧歌”的主题,无不折射出广东新艺术“聚落”和“生态”的鲜活情境。
“开放的姿态——首届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同时又是一个研究性的展览,它“在差异中研究差异”。这种对差异的强调又使以上三个主题的视觉呈现,充满了光怪陆离的矛盾与对立: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历时性地贯穿其中;东方的、西方的、“混血的” 共时性地杂然纷呈。问题不在于展览的这种驳杂冲突是否为展览的总主题“开放的姿态”所预设,关键是它艺术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当下的、活灵活现的新广东,又活灵活现地为我们呈现了当下的广东新艺术青年“聚落”和广东新青年艺术“生态”。
以“向前!向前!向前!”为主题词的“第二届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在策展的前瞻性理论思考和它所采用的社会学方法论上,都是“首届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的延续和推进。其前瞻性的理论眼光和理论态势较首届更为明朗;“男左”、“女右”和“后青春叙事”的展示划分不只社会学意味更浓,也具启发性意义。与其同时举行的以“艺术:青年问题和问题青年”为题的“首届新青年艺术论坛”无疑使本届展览更具理论色彩和思想深度。对“新青年艺术”与“青年艺术”的明确区分,体现了展览对陈腐的“进化论”思想的屏弃。它的开拓精神在其主题词中被再一次充分强调,确如展览前言所说:它“突出了‘新青年艺术’的动感、速度感和力量感,而未来的创作空间正是在不断的‘向前’中被无限地打开”。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第二届展览作品的思想活力和艺术创造力较首届更加迸发。这表明,深信关注新青年艺术就是关注未来,并以“关注广东,为全面推介广东当代艺术创造机会”为宗旨的“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已成为展示不断生长的广东新艺术的一个绝佳的平台。“广东新青年艺术大展”有望成为广东美术馆的一个最有思想、最有活力的展览品牌,它对广东当代艺术的当代性与本土性的同时关注与推进,不只对广东,应该说对于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都会是有积极意义的。